厚植生态广聚英才武清区以人才引领全区
美丽的武清区文化广场
天津北方网讯: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清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主动作为、整合资源,围绕打造京津之间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活力人才聚集地的目标,强化党管人才原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区域人才合作,加大引才育才力度,营造人才和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年以来,武清区搭建“五大创新平台”,已引进“海河英才”5.5万余人;引进“两院院士”、“万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余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家;成立智能轨道交通人才联盟,吸引4位院士助力发展,加快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年至年,已累计奖励人才余名,资助人才开发项目个,奖励资金近2亿元……
图为武清区委书记戴东强致欢迎辞
满足人才需求
搭建“热带雨林式”创新平台生态
1、搭建平台营造生态。人才的第一需求是干事创业平台。武清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引导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市场优势,牵头搭建公共、开放、共享的“五大创新平台”,提供“研发设计、小试中试、通用制造、市场营销和投融资”五类功能,提供全链条服务,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产业发展生态,以生态集聚项目和人才,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聚焦“五大创新平台”建设,武清区制定覆盖供需双方的专项补贴政策,针对平台建设方和使用方,分别给予最高万元、万元资金补贴,双向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平台建设。设立创新平台专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平台使用方补贴比例提升到80%。每年拿出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预算,用以扶持产业创新平台建设,降低初创成本,人才只需携带核心智力资源,即可来武清实现“拎包式”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平台政策体系注重提供应用场景,发挥公共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作用。大禹节水落户武清区后,吸引了一大批全国顶尖的农业节水、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人才加入,研发了多项国际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武清区为其提供了一批示范村污水治理应用场景。该公司领军企业家、党委书记王冲,董事长王浩宇在立即组织人才力量高标准完成项目的同时,理清了农村污水处理产业设计、施工、融资等整套经营体系,并以在武清的成功经验,争取到了江苏、甘肃等地的相关项目。近期,该公司又中标武清区新一轮总投资16.88亿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该项目为国内农村污水智慧运营领域单体投资最大,为助力企业发展开辟新赛道。
3、建设各类创新载体。武清将打造一流的人才开发、承接载体作为事业留人的直接抓手,累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各类平台载体家,初步形成“自创区武清分园—产业技术研究院—众创空间孵化器—企业创新平台”多层级平台体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清分园发展位居全市前列,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2家,14家众创空间、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投入运营,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企业创新平台累计22家;全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家,天津市“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总计达到余家,各类创新型企业数量均位于全市前列。
目前,武清已经形成一批“五大创新平台”建设重点项目清单,包括中铁检验认证重点实验室、华为-安擎人工智能昇腾生态适配中心、浪潮医疗大数据科技研发平台等30个平台纳入创新平台项目库。武清京滨工业园博思特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搭建起京津智能制造加速中心公共开放平台,吸引了赛普瑞特工业技术、奥蒙德机械等6家首都优质项目落地发展。武清开发区已聚集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健康产业企业多家,预计到年,将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成立天津市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广纳项目人才,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图为坐落于武清区的中国铁路主数据中心。
抓实人才联盟
引领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弯道超车”
1、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年11月,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下,武清区和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天津市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以“一院多平台”模式扎实推动联盟建设。推动铁科院、天津市轨道集团、交控技术、武清开发区共同成立天津智能轨道交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以研究院作为联盟“阵眼”,承担公共技术服务、高端人才峰会、产业人才培养、行业信息共享、自主职称评审及联盟日常工作等事宜。在推动联盟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吸引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和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引领产业发展“弯道超车”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2、广泛集聚产业项目。发挥联盟整合资源的独特优势,集聚中国铁路设计集团、中铁建大桥工程局等领军企业余家,链接“双一流”建设高校、交通类高校院所20余家。组织联盟参加世界智能大会、广州留交会等大型展会,举办创新创业推介会和新闻发布会,积极开展宣传推介。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集中签约铁科舍弗勒、铁科智信、新声智能、淳中科技等6个产业落地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预计年产值10亿元。在联盟推动下,交控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投资的中国轨道交通列控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基地亮相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年产值50亿元的特变电工京津冀研发总部项目落户武清。目前,武清开发区四期占地亩的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正依托“一院一联盟”加速布局,一大批产业项目加速落地。
3、大力吸引产业人才。聘任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卢春房、深圳大学土木交通工程学院杜彦良和陈湘生4位院士为联盟特聘专家,助力联盟发展。落地哈威克项目,成建制引进“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贡献奖”专家马宏伟领衔的38人铁路检测领域正高级、高级工程师团队。推动首都青年企业家刘全领办的智能操纵驾驶系统制造商克伦斯纳入铁科院、市轨道集团、中车四方等联盟龙头企业供应商目录,累计达成1.6亿元合同额,公司人员由年不足50人,迅速扩张到余人。铁科院技能人才张洪宾获评天津市第二届“海河工匠”。今年5月,在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面向海河教育园区周边高校开展联盟专场招聘会,近50家联盟企业提供余个岗位,吸引1余名就业学生参加,达成就业意向余人,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
通武廊联合举行招聘会
释放人才活力
发挥体制机制改革“指挥棒”作用
1、打造人才政策体系。为广泛吸引集聚人才,年5月,出台《武清区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暂行办法》和《武清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评审奖励实施细则》等12项实施细则,分六个层次给予人才住房补贴和工作津贴。年2月,出台《武清区关于进一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地的若干措施》,加大对京津冀人才的吸纳承接。年至年累计奖励人才余名,资助人才开发项目个,奖励资金近2亿元,起到了造环境、聚人才的积极作用,提升了武清对人才的吸引力。
2、创新人才政策机制。年8月,围绕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武清区组建人才政策研究专班,开展全区产业发展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调研。在精准摸清产业现状、分析产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武清区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试行)》和17个配套细则。人才新政落实造“谷”修“村”筑“巢”要求,聚焦“1+4”主导产业,明确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智能轨道交通、大数据应用、移动互联网、现代公共服务六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内容,建立10项服务机制、20条政策举措。开通“武清人才易网通”信息系统,政策申报全程网上办理,让人才“一次也不用跑”。保持原有人才政策的延续性,对已进入执行期的项目继续兑现相应奖励,确保既定承诺落实到位。
3、创新人才评价方式。人才新政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充分遵循市场规律,赋予综合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权,用人单位可根据人才的能力、实绩,自主认定A、B、C三类人才,通过审核公示后,享受相应政策,真正让企业用人主体在人才资源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经申报、评审环节,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97家企业纳入首批享受人才自主认定支持企业名单,企业和人才正在进行网上申报。
年2月,北京项目诺禾致源到武清落户发展。短短几年,公司从最初由北京总部派遣的70余人已增长到近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达70%。企业和人才累计享受政策支持近0万元,公司也得到快速发展,获得天津市技术领先型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年4月在科创板上市。年,诺禾致源CEO蒋智在武清开发区“二次创业”,联合创办金匙医学,致力于感染诊断产品的开发和提供感染病检测医学服务,目前获得C+轮融资。疫情期间,诺禾致源、金匙医学研发生产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有力支援了抗疫一线。
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
种好“小京津冀”试验田
1、承接首都项目人才。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适应高质量项目新需求,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承载能力提升为目标,积极谋“谷”建“谷”,加快推进开发区“生物谷”、京滨园智能科技创新谷、科技谷双碳产业园等特色载体建设,为首都项目和疏解人才落地提供有力支撑。近三年,全区引进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基地、中金数据、中交一公局集团、擎科生物等北京项目2余家,预计总投资亿元,投产后集聚人才近万人。
2、推动区域合作。借助地缘优势,武清区积极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对接合作,开展“小京津冀”试验示范。年10月,三地共同签订了《通武廊人才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人才合作目标、合作领域和合作机制。建立通武廊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了《通武廊区域人才互认标准》等文件,共同推进通武廊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成立“通武廊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示范区”,20家企业纳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联盟。主办通武廊三地与重点高校对接交流活动,增强区域整体吸引力。通武廊区域人才合作纳入《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年)》“六区”之一。
3、打造合作品牌。组织近百名干部、专技人才分别在三地人力社保、文化、卫生等部门跟岗锻炼。重点选录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通武廊三地创新平台65家,面向三地企业和人才共享共用。组织区内余家企业参加京津冀大型网络招聘会、京津冀招才引智网络大会等招才引智活动,累计举办13次通武廊人才联合招聘会,联合开展引才活动。开展在京优秀海外人才通武廊行、专家联合休养、国情研修班和技能大赛等活动50余次。
目前,在人才协同发展引领下,三地共签署了“1+60”合作协议。通武廊三地深耕“小京津冀”试验田,建立基础教育共同体、医疗合作、文化交流、天气联防、联合执法、税收协同、大运河保护等一系列协作机制,连续举办通武廊职业技能大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乡村文化旅游节等赛事活动,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协同发展进程稳步推进。
吸引国内顶尖生物医药人才
深化校地合作
挖掘高校人才智力“资源库”
1、大力引进高校人才。自年以来,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15所高校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累计吸引1余名博硕士研究生来区服务交流,与区内用人单位联合开展课题攻关。以高校学子社会实践为突破口,带动校地科技、人才全面合作。每年组织用人单位赴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帮助企事业单位引进高校人才。
2、广泛集聚院校项目。深挖京津冀高校院所资源,与国内重点高校对接合作,大力引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校友企业项目。与中科院、中纺院、清华大学等80家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引进铁科纵横、清华数研院、中纺新材料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个。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对接,交控技术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攻关的网络化运营互联互通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年度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哈威克与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合作中标国家能源集团科创项目,中标资金万元。
3、打造院校创新共同体。以“借梯登塔、借脑生智”的模式,与知名高校院所尤其是京津地区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共同体。已建成的天津大学(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天津)空间信息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天津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武清产业基地等成为武清深挖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资源的桥梁。
吸纳北京铁科院产业基地项目和人才落户武清区
加强党的领导
牵住人才生态建设“牛鼻子”
坚持党管人才是集聚人才生态加速成形的根本保证。武清区委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级领导任副组长,人力社保、科技、工信等28家职能部门、产业园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全会审议出台人才新政。加大党政资源投入力度,形成了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园区镇街主动作为“三级联动”,引导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五力共促”人才工作格局。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障,设立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亿元纳入财政预算,支持平台载体建设、人才引进培养、服务保障、活动开展等。在教育、卫生、高技能、农业等领域建立50余家名师名医工作室,以“名师带高徒”形式培养0余名基层及乡村人才;招录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和选调生余人,助力乡村振兴。武清开发区与中国诚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署党建共建协议,成立泛人力资源产业联盟,整合带动50余家特色服务企业、科研院所等优质社会资源入驻人力资源产业园,全年营收15亿元,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共天津市武清区委组织部供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