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变迁网红母亲河的华
海河两岸高楼鳞次栉比,风景优美,吸引许多游人。本报记者张磊摄
海河边的津湾广场亲水平台,成为市民休闲和游客观光的好去处。本报记者傅桂钢摄
年3月,海河鸟瞰。资料图片
年11月,为了改善海河沿岸环境,我市青年志愿者们参加义务劳动。资料图片三岔河口,南运河、北运河与子牙河合流,汇入全长70多公里的海河干流,绵延入海。海河两岸,延伸出去是红桥区、河北区、和平区、河西区、河东区……海河为轴,串起一座城市的聚落,也串起历史的风云。
季节轮转,海河再次进入停航期。过去的7个多月,海河游船接待游客87.29万人次,再次刷新纪录。年,这个数字还只有50多万。此后两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60余万,年82万。
忙碌了一个航季,老船长崔德祥终于可以歇一歇了。崔德祥在海河边长大,退伍后在海河上开起了游船。如今,50多岁的他在大悲院码头负责调度工作,偶尔也会亲自上手开船。说起自己的工作,崔德祥很“美”,因为是在美景里上班──从大悲院码头出发,在海河两岸华美夜景灯光的映照下,游船缓缓驶过波光粼粼的水面,如梦如幻。随船讲解员一路介绍眼前楼宇、桥梁的传奇往事,满船游客穿行于历史风云与现实美景的交错之中,陶醉不已。
说起海河,崔德祥太熟悉了。从小时候在河里学游泳被暗流裹走二三十米,到大一点的时候顽皮爬上过往货轮的拖船,再到工作后进入游船公司前身“海河水上运动俱乐部”……海河留给崔德祥太多的回忆,也留给他无尽的感慨。眼前这条母亲河,这些年起起落落。从天津人的“大水缸”,到水量减少水质退化,再到几次河岸整修和夜景美化,崔德祥觉得受益最多的还是近年来的提升改造。海河华丽转身,游客随之剧增,游船公司和员工的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业污染、河道径流减少等因素使海河水质不断恶化。进入新世纪,我市启动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实施企业搬迁、排污口门封堵、堤岸改造、河道清淤、景观绿化、夜景灯光设施建设等,着手进行包括海河在内的全市河流水污染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实施的河长制管理,成效明显,年起,我市利用南水北调和引滦入津双水源,对海河实施生态补水,并打通海河南北循环体系,扩展了海河与周边河道、湿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大治污力度,全市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去年,为迎接第十三届全运会,海河沿线夜景照明全面升级,惊艳亮相……
“有的外国人过来跟我打招呼,说坐过我的船。原来,我们在国外也有‘回头客’。”崔德祥说,去年全运会那段时间本是旅游的淡季,海河游船却天天爆满,游客量成倍增长,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11点半。“海河夜景提升以后太漂亮了,已经成为天津的一张城市名片。来天津怎么可以不坐坐海河游船?”
海河游船的甲板上,总是挤满了拍照的游客。海河的一大特点是弯道多,游船沿着河道前行,游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岸上的美景。海河上的桥更多,上游几百米就有一座,游船提供了独特的观赏视角。穿桥而过时,桥洞就在头顶,人群中响起一声声惊呼。许多游客边游览边用手机直播,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这一刻的美景。这些年,海河因此成了天津一大“网红”。
海河越来越美,自然也成了天津人的“大客厅”。名声在外,许多到天津来的外地朋友,点名要“到海河上坐回船”。“这些年游客增加,交通也帮了大忙。”崔德祥介绍,津保铁路刚开通那阵子,游客一下子多了不少。“听口音就知道,很多河北的,还有山西、内蒙古的。天津站码头那边,坐高铁来的游客尤其多。北京人下班后坐高铁过来,坐完船回去,什么都不耽误。”
“仅仅今年国庆节小长假期间,我们就接待了9.4万名游客。”天津津旅海河游船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何秋禹介绍,公司明年还有新的造船计划。
日前,我市出台政策,加快发展夜间经济,海河景观带周边的意式风情区、津湾广场、运河新天地等定位为精品夜间经济示范街区。海河,这条天津人的母亲河,将为城市孕育新的繁荣。
眼下,游船暂时停航了,但海河的景犹在。而除了人文景观,这些年,红嘴鸥冬天大批造访,更为母亲河增添了自然之美,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舞的一幕。
红嘴鸥就要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