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参议院专家热议天津捆绑式火箭
5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办。天津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措施》和《“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转动能、降成本、引人才,这三项措施如同“捆绑式火箭”,必将推动天津更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书写更加璀璨夺目的新篇章。这些重磅措施也引发了相关专家的热议。
这是天津有史以来最大的人才引育行动
张宝义(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是天津有史以来,人才引育方面最大规模的一个行动方案,是天津人才引育史上的一个丰碑。可以说对于天津未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个计划的第一个特点是,既注重引又注重育。第二个特点是,它是一个系统性的人才的引育计划。所谓系统性就不仅是某一个方面,而是几乎覆盖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发展相关领域的人才,包括创新创业、高科技人才,上到诺贝尔奖得主,还有院士、各种科技奖的英才都包括在内,从科技、教育、高校的教师包括中小学的教师、包括医疗我们都包括了,这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引进、系统性的引进。第三个特点是我们这次做的特别的实,就是把各项相互的配套政策做的非常的扎实,有落户、子女教育、家属迁移等等都是非常小的事都想到了,而且我们这个政策也落实了责任主体。也就是说这些人才来到天津后,看路线图就可以去做了,所以这样一个方案可以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高水平的方案,这在天津市是很少见的。我们相信这个行动方案的实施将会对天津整体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全方位的发展将起到一个极大地推动作用。
“海河英才”计划最大的亮点,是完整有序的规划建设思路
丛屹(天津财经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此次天津市推出的“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立足“一基地三区”的发展定位,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面向海内外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高层次产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等四类人才,不但顶层设计目标清晰,而且,人才层次的规划结构分明、体系完整。
“海河英才”计划最大的亮点,是完整有序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队伍的规划建设思路。行动计划充分体现了人才优先的战略意识,四大类人才队伍的设计,改变了过去分散在各个领域选拔人才的传统做法,体现了人才战略的顶层设计理念,面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精英人才的引育标准和措施,详尽周到、不拘一格,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行动计划的另一个亮点,体现在对引育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建设上。以往的政策往往都是单点式的,配套性较弱,落地效果不佳。我们过去经常说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实际上是在说,创造一个好的引育人才的环境是格外重要的。这次政策突出了服务于人才引育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用感情留人;提供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好的支持性政策,用环境来留人。
“海河英才”计划开创“人才战”的“天津主战场”
孙明华(天津社会科学院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第一,“海河英才”计划出台非常及时,力度大,针对性强。在人口红利即将结束,人才红利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各地纷纷出台引才计划,人才争夺空前激烈。比如,目前西安、杭州等地人才政策的力度之大,反映了当地对人才的重视,认清了当前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最关键点是人才,人才是知识、科技的载体,可以说抢到了人才,就是抢占了产业发展的先机。天津一直是人才流失重镇,每年,天津境内各高校培养的大量人才被吸引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尤其是天津在地理上与北京临近,不但是高校毕业生被北京“虹吸”,许多工作多年、有成熟经验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端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也受北京高工资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吸引,离开天津。可以说,天津确实到了必须出台相关政策的阶段。天津此次颁布的“海河英才”计划,降低“户口门槛”——本科生40岁以下,硕士45岁以下,博士不受年龄限制都可持学历证落户;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给与相应的引入条件等做法,都是这么多年来天津史无前例的做法,在国内各省市比对中,也是具有领先优势的。尤其是对顶尖高层次创新人才及创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万元科研经费或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补助以及最高万元奖励资助的做法,目前来看,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第二,“海河英才”计划的发布,为天津发展智能科技产业铺垫了基础。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的智能科技产业,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作为支撑。这次公布的“海河英才”计划,是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天津正式对外公布的,可以说正好是契合了大会的主题。同时天津还发布了《天津市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可以说,“海河英才”计划为《天津市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落地实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具体的、可“落地”的人才支撑方案。
第三,“海河英才”计划发布后,更重要的是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对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上。从各地引才计划执行情况看,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引进轻效果”现象。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人才的使用,使用的重点看效果。要把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