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的历史地理中枢七
中原聚合性的地理结构:向心力由此产生
(1)中华文明的摇篮-厚重的黄土高原干燥气候、疏松的黄土、稀树草原自然景观。
黄土高原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北界长城与蒙古高原相连,南到秦岭,东西长余千米,南北宽千米,黄土层最深的地方达米,面积约58万平方公里。仔细观察黄土高原地形图,会发现黄土高原地形呈汉字“回”字形结构。外围是一系列雄伟险峻的山脉:阴山山脉、太行山脉、秦岭、六盘山、贺兰山环绕组成“回”字形的外部边缘;横山、吕梁山、关中北山、子午岭等山脉共同构成回字内“口”字形。中央部分回字的内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外围口字型山脉与内口字型山脉之间夹着一系列的平原谷地:关中平原、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山西大同、忻州、汾河谷地的太原(晋中盆地)、临汾、运城等七个河谷盆地平原。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难以穿越。中原最早的文明火花在黄土高原闪现。陕北榆林秃尾河畔公元前年的石峁文明,高达70米的石砌祭坛、距离石茆遗址东南千米山西临汾陶寺村文明遗址,以及位于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交界处的二里头文明。历代中原统治者施行强干弱枝政策,移民垦殖,致使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千沟万壑、干旱加剧、难以通行。煤矿、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2)中原自然地理结构强干弱枝古代社会基本经济区“农业生产条件与运输设施,对于提供贡纳谷物来说,比其它地区要优越地多,以至于不管是哪一集团,只要控制这一地区,它就有可能征服与统一中国。”中华文明始终围绕着一个或两个主要粮食产区而生长发展的。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大基本经济区占有中原农耕区耕地或人口的70%,属于古代基本经济区,是中原形成稳定统一的地理基础。
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大基本经济区隔淮河为界。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旱地农业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旱作农业,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水网地区属于亚热带水田农业区,种植水稻等,鱼米之乡,一年两熟。两大区季风节律相似,雨热同期,历史上开发有先后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一个基本经济区。橘过淮为枳。气候不同,所以划分成两大基本经济区。
(3)两大基本经济区新石器时代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貌平坦、土壤肥沃、降雨量充足,古木参天稀少、没有多少使原始条件下大规模农耕成为不可能的原始森林,多一些低矮稀疏、易于清除的植物。《文明的表现》页
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是肥沃适于农耕的土地,雨热同期,人口稠密,分工细密,自耕农向中央政权提供赋税(皇粮国税)。夏季吹向大陆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干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是中国降水的主要来源。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5-10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丰沛而集中的降水,与此时充足的光照与热量条件相配合,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文明的表现》页
(4)中国第一个基本经济区-华北平原(太行山以东)(狭义的中原)华北平原从燕山脚下向南延伸一直到淮河的一大片平坦的辽阔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成的肥沃平原,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爆发出巨大的农业生产力;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出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华北平原是中华文明的基础。秦汉时期华北平原成为人口糜集地和财富聚集区,也是现代中国的地理核心。黄河中下游地区作为中原农耕文明的核心区域持续了年之久。华北平原在古代拥有大量可通航的西东向河流,有利于资源交换和技术交流,文明发展起来,河流作为交通要道,有利于文明的传播。华北平原拥有众多体量不一的西东向河流,河流互不连通,自西向东流的较大平行河流有海河、黄河、济河、淮河,横贯东西的纬向河流,像华北的河流和华南的长江,让沿海地区与内陆的作物、技术的流通方便了许多。
因而在历史的早期易形成多个互相敌视的政权,构建自己统一的经济体系,导致位于华北平原的诸国春秋战国时期彼此战争不断,争夺中原的主导权。海河的燕、济河的齐……
华北平原的河道水量充足,水运便捷,在宋以后降雨减少,河道水量不足,无法将粮食等货物从河道高效运至城市,粮食只能通过牛车、马车运送。华北成了马和骆驼机动性区域。
华北平原同时具有分裂和统一的地理特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多变、充满暴力的地方。春秋战国时代华北平原的竞争螺旋式的升级。
华北平原与西部黄土高原一带的关中平原构成一东西轴线。春秋战国华北平原的分裂状态导致战事频仍,正如查尔斯蒂利所说“战争催生了国家,国家又发动战争”,战争推动了官僚制和国家机器的发育,也带来了科技的发展。
战国七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河湖众多、沃野千里,暖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爆发出巨大的农业生产力,供养了密集的人口,产生了复杂细密的分工,形成规模效应。人们相互协作来修筑水利工程。
技术的进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供养官僚、技术人员、手工业者、商人、艺术家……。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敌人可以从四面八方逐鹿中原,华北平原处于四战之地,被各方力量反复逐鹿、争夺、占领。平原内没有大的山地屏障,河流冬季结冰。成为易于逾越的屏障。
中原农耕帝国自古以来就是东亚地区最强大的力量,华北平原是古代东亚的贸易和商业中心。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夏季风,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革命的三大因素。直接和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僚体系。《中国大历史》20页
纵观古代中国,统御天下的朝廷最基本职能主要是两个:兴修水利,保障灌溉和应对水旱灾害和抵御外敌,主要是北方边患。这是中原中央集权存在的两根支柱和最基本的价值所在。《一本书看懂地缘政治》页
华北平原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基础。西汉人口麋集于华北平原地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