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地理海河,一条通往大海的河流
海河,又名沽河(经天津大沽口入海),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实际上,“海河”的长度仅73千米,远不如其他大型河流,但是如果将其上游(水系)一并看待,海河水系像把巨大的扇子斜躺在古老的华北大地上,而“海河”只是扇柄而已。
海河是华北地区流入渤海的诸河流的总称,它的上游自北而南接纳的潮南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运河等五大支流(有时包括北运河)以及其它纵横交织的众多小支流,其水系形状呈扇形,这也为海河流域多水旱灾害埋下了伏笔。
海河流域西跨太行,东临渤海,北屏燕山,南界黄河,流域总面积31.82万平方千米。黄河北迁为海河提供了便利的形成条件,而历代人工引导最终使其定型。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为海河水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形成了各条河流汇成海河干流再入海的格局。
海河及其支流给人们以灌溉、舟楫之利。然而,在历史上海河流域却旱涝灾害频繁,十年九荒。历代史书上记载了海河流城人民的苦难遭遇,“寸草无余,人相食”,“死者相及,贫不能葬则委之于壑”,“饿殍载道”,惨不忍睹。据统计从—年的多年间,海河流城发生水灾次,旱灾次,几乎年年有灾。
海河流域历史上多水旱灾害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酿成的。海河流域北有燕山,西有太行,支流多源于坡度较大的山区,进入平原后,坡度骤然变缓,加之支流多短小,水流更为湍急。
从降水条件来看,华北地区降水水特点是“雨量集中,春旱夏涝”。海河流域的降水量也有—毫米,但季节分配很不均匀,总降水量的80%左右集中在夏季七、八月份。其中,太行山东坡和燕山南麓(夏季风迎风坡)是华北地区的两个暴雨中心。暴雨期间,各支流洪峰汇聚。山洪进入坡度陡降的平原河道,常因泄水不畅溢出河床,形成涝灾。
一年中的其它季节,降水稀少,特别在春季农作物用水的四、五月份,大概只有5—15毫米降水。急速增高的气温、较大的风速和很低的相对湿度,使得蒸发远远超过降水,出现严重的旱情,即春旱。此外,海河流域的降水量年际变化也较大(季风气候),少雨年份仅有—毫米降水,丰水年可达1—1毫米。
还有,历史上长期对天然植被的破坏和大强度暴雨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道淤积严重,成为地上河,仅赖筑堤束水。浑河(永定河干流上游)素有“小黄河”之称;漳河(漳卫南运河的支流)和滹沱(音同呼驼)河(子牙河的上游支流)都是著名的地上河;而永定河在卢沟桥以下的河床高出地面3—5米,一旦堤溃,后果不堪设想。
此外,历代统治者的一些行为,加剧了海河流域水旱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如元、明、清时执行消极的“确保漕运(利用水道运输粮食,主要的水道即京杭运河)”制度,每年四、五月间枯水期,田禾如焚,却调各河水接济漕运;到了夏季汛期,为防决堤梗阻漕运,放水淹田。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彻底根治海河灾患,采取了诸多综合治理措施,如修筑水库(调洪蓄洪,调节水资源)、疏浚河道(增大排泄洪水能力),巩固(修理)提防,开挖新河(入海河道)等。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地下水超采),大批水利工程和上游地区的煤炭开采活动,海河流域常年处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困境。在南水北调工程的通水竣工后,海河流域迎来新生。
附录——淮河:淮河流域(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等省份)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一年中50%—80%的降水量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夏秋季),洪涝灾害主要是由暴雨造成的。
淮河干流全长千米,总落差约米,平均比降小,尤其是中游许多河段,河道弯曲狭窄,泄水不畅。一旦上游及支流(水系呈扇形)洪水迅猛地汇集在一起,极易在中下游地区造成洪涝灾害。
黄河夺淮(即夺淮入海,发生在年至年间,即宋元明清时代)后,打乱了淮河原有的水系,淤塞了中下游河道,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淮河水患(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泛区)。
随着当地人口的持续增长,人与水开始争地。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发生一次大洪水。
为了整治淮河及洪泽湖水患,新中国整治了淮河入江水道(上起洪泽湖三河闸,淮河洪水出路的主要通道,并兼有排涝、灌溉、航运等综合功能)、在废黄河以南开挖了洪泽湖入海的苏北灌溉总渠,又在黄河干流先后修建了三门峡水电站和小浪底水电站调洪调沙。
此外,疏浚(京杭)大运河(恢复航运价值,并成为跨流域调水渠道,且具有科研和旅游功能),又沿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开挖了洪泽湖入海排洪水道,增强淮河泄洪能力。
—往期精彩—时事地理
划“龙舟水”,吃端午粽
课外地理
你吃的盐都从哪来?
考前每日练
乌玛高速宁夏段,脱贫致富送幸福(届)
时事地理
江南梅雨,点点滴滴
诚邀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