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没存在感的北洋三杰之首,骨子里透着的其

怎样控制白癜风 https://m-mip.39.net/pf/mipso_6311310.html

袁世凯的北洋有三杰,也称为北洋的‘龙’、‘虎’、‘狗’,其中段祺瑞(虎)和冯国璋(狗,非贬义词)名声显赫,排名第一的北洋之龙王士珍,反而知名度最低,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北洋三杰之首的传奇经历。

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

出身简介

王士珍(年-年),字聘卿,号冠儒,直隶正定牛家庄(今河北正定)人。小时候入私塾读书,15岁时被叶志超(李鸿章淮军亲信)看中,收在属下当勤务兵。年,入天津武备学堂,在炮兵科学习3年,这样的经历在当时可谓罕见,顶尖人才。

王士珍

年随叶志超入朝对日作战,守卫平壤时,王士珍观察地形后,极力建议“宜于城外,山上设奇布防,敌至方能应战”。叶志超以王士珍年轻无实战经验为由,不予采纳。在战斗中作战勇敢,左手无名指被炸掉,额头左上部被弹片击伤,留下一寸多长的伤口。

崛起小站

甲午后,清政府决心训练新式陆军。由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王士珍由荫昌推荐给袁世凯。袁世凯初见王士珍时,觉得其貌不扬,但当议及军事,王士珍则面面俱到,极有规划。袁世凯大喜,认为其才可堪重用,对王士珍越发信任和重用。

袁世凯

凡是王士珍提出的要求,无不应允。凡重要军事问题,袁必咨询士珍而后行,说:“聘卿核否?”甚至连奏折中,上奏或下发的文稿也一定让王圈阅修改,临发前还要让王审阅。因此当时不少人称王为袁的“眼睛”,袁世凯直称:“聘卿乃北洋第一军事人才也。”如此信任,堪比徐世昌。

徐世昌

年,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奉诏到小站检阅新建陆军。整场检阅在王士珍的统筹下,进行得井井有条,再加上军容整齐,荣禄大加赞赏,向袁世凯赞叹道:“此人负治国之才,不第长于军事也。”

那时候,王士珍的声望一直在段祺瑞和冯国璋之上,直到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赶回家。在袁世凯走后,王士珍也申请开缺,一则为避免嫌疑,二则为报袁世凯知遇之恩。辛亥革命爆发,王士珍的骨子里忠于清廷,为清室竭力争取优待条件。为表示忠于清廷,不愿副署退位诏书,随后辞官回乡。

淡泊名利

袁世凯复出后,段祺瑞和冯国璋势力渐长,特别是辛亥革命后,逐渐有尾大不掉之势。王士珍向来淡泊名利,不培植私人势力,因此袁世凯力请他出山,让他出来调和压制二人。袁世凯要称帝,有人试探他,他淡淡一笑:“自己人嘛,用不着这套。”轻轻地把话题推开。

段祺瑞

袁世凯死后,北洋内部开始分裂,段祺瑞和冯国璋开始争权夺利。对于“虎”、“狗”两家的内讧,王士珍无可奈何,对人连连叹息;“兄弟阋于墙,自毁家门。”之后,当上大总统的冯国璋,竭力请王士珍出山当总理,不过仅仅只有3个月,他便以病为托词辞职而去。夹在段祺瑞和冯国璋中间,的确很难办。

冯国璋

急流勇退

年起,王士珍彻底退出政坛,以闲云野鹤自处。年7月,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0岁。王士珍一生,始终以超然的姿态处事,没有刻意培植个人势力。在北洋内部,对袁忠心,和谁都过得去,属于“老好人”。作为北洋的元老,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出来,不需要就撤了。在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时,都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居中调停。

一般来说,王士珍一直尽量不参与政治。但是当北京出现权力混战时,凭借多年资历,他会积极组织治安维持会,尽心竭力地维护社会秩序,使北京免遭战争的灾难,受到民众的钦佩。下面再看几个小故事,以便一窥王士珍的过人之处:

料事精准

年2月,荣禄再次检阅军队,路过海河,尚有冰冻。王士珍用特制的帆布做桥,搭于冰上,行如坦途。等到检阅完毕回去再过海河时,王士珍仍为他架设帆布桥,荣禄担心天已渐暖,冰河解冻,存有危险。王士珍禀告说:“不用担心,三天后冰冻方解。”后果然如此。荣禄深服王士珍料事精确。

处事明决

年6月,端郡王载漪、庄王载勋不满袁世凯在山东镇压义和团,于是二王派了一个义和团的大师兄,拿着端王的令箭命令袁世凯安抚义和团,允许设坛继续操练。袁世凯召集众人商量怎么处理,幕僚们都觉得棘手。王士珍挺身而出,说:“由我来处理。”。结果,直接将这个大师兄以盗窃令箭的罪名推出斩首。会议还没散,袁问:“处理的如何了?”王答:“已经处决了,可以把令箭封起来送还端、庄二王。”袁世凯顿时醒悟,十分佩服王士珍处事明决。

心存怜悯

当年在朝鲜逃跑撤退时,手下众人饥渴难耐,在一朝鲜村庄休息时,在乱柴下发现两口大缸,里面装着衣服和麦粉。王士珍只准官兵以麦粉充饥,临行前,他将五两银子放在缸中,依旧封好,才命手下上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