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发现晋阳城之十五山海经里的华夏

《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二百里,曰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虖沱。”这里的空桑,非常有名,还出过商朝宰相伊尹和鲁国孔子。资料说空桑在古兖州,而旧关村就属于古兖州。遗憾的是空桑山、空桑水,在这里现在皆不见踪影,既然是向东注入虖沱,就应该距井陉旧关村不远,莫非是早已断流的甘陶河吗?我不敢肯定。

光绪版《平定州志·山川》载:“甘桃河,在州东九十里,源出柏井分水岭,东流至故关,合故关以西水,东南入井陉冶水。”这甘桃河,就是甘陶河,顾祖禹称之为甘淘河,从平定柏井发源,向东流经井陉关,液女水汇入,继续向东汇入了冶水,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沁水,只不过《山海经》在这里继续表述为“虖沱”,总之,都是今天的冶河。

而冶河就是甘陶河。那么,我们溯源而上,这条与虖沱水相汇合的空桑水,正是源于柏井分水岭的甘陶河,说明这分水岭就是空桑山,甘陶河就是空桑水。那么空桑山、空桑水就应该都在柏井村。历史上的柏井,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水源地,既是分水岭,又是百井泉涌,甚是壮观。从地理方位上来看,这里应该就是古兖州所在地,这里就是空桑。

《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虖沱;鲜于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沱。”这濩濩水,就是今天河北省平山县的“沕沕水”,至少在当地老百姓的读音中,二者有高度的一致性,都读“huhu”,属于滹沱河水系。《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四·平山县》载:“淴淴水,县西北百二十里。自半山涌出,达于平地,灌田数十顷。”只是这越来越被简化成的“沕沕水”,今天早已嬗变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中国最佳生态旅游景区,早已不叫“石山”了,倒是现在的平山,属于石家庄市。

“鲜于之水”我们现在也不容易找到了,但是读音完全相同的“鲜虞国”就曾经在今天的河北平山一带,是东周时期晋国一直追杀的“中山五国”之一,可以肯定的是,这“鲜于之水”肯定就在平山境内,属滹沱河水系不假。

《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百八十里,曰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了出焉,而东北流注于虖沱。”乾隆版《重修盂县志》载:“牧马水,源出白马山,西流入定襄界,合滹沱,在县东北三十里。”可见,县志与《山海经》的记载是一致的。白马山在盂县,是三尖山的主峰。木马水,清代称之为牧马水,现已干涸,成为了季节河,与发源于上社的龙华河一起向北奔流,在会里村汇入滹沱河。

这样看来,《山海经》所列的这些虖沱水系之支流,在沧海桑田千万年之后,还是能找到蛛丝马迹,也说明了《山海经》这部著作是史料价值极高的信史,而绝不是纪晓岚他们所说的荒诞怪异小说。

问题是今天的滹沱河源头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并没有晋阳城,从古至今都没有!那《山海经》中“虖沱水出晋阳城南”的记录该如何解释?如今我们在娘子关发现了古晋阳城,可娘子关古晋阳城南只有五龙泉,晋阳城的南山是绵山,也不是泰戏山啊。既无泰戏山,又无虖沱水,怎么能确定这里就是古虖沱水源头呢?

关键是晋阳城在此!关键是晋阳城南五龙泉有大海眼平地趵突泉源在此,晋之川望在此啊!

由此看出,滹沱河发源于晋阳城南,其实就是发源于泰戏山脚下的大海眼。那么,这泰戏山,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之为的绵山。因为滹沱河发源于晋阳城南大海眼,这个记录在《山海经》中是非常明确的,而滹沱河水系支流也基本能印证此“泰戏山”就在“井陉山”附近,地望与流向及其入渤海湾,均无异议。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四·平山县》又载:“天长镇,在县东。旧志:县境滹沱河东北有天长镇。”从这一表述来看,今天的井陉县天长镇,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也绝不在滹沱河东北,而是正南方。要在滹沱河东北,除非是现在出娘子关的绵河。那么,旧志的表述至少揭示了一个真相:出娘子关的绵河,就是滹沱河!至少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个时期,绵河就称之为滹沱河。

那么,今天的泰戏山怎么会来到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一百三十里呢?

千百年来,连大名鼎鼎的晋国晋阳城,都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那么,晋阳城南发源的这条不足米的“虖沱水”在汇入桃河、绵河之后,恐怕也早就随晋阳城的消失而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在绵河进入河北井陉县境内与冶河汇合,又曾被称之为氐水、绵蔓水等等,而且这一支的水量也逐年减少。

与韩信可以背绵蔓水打败赵国20万大军时相比,现在的绵蔓水在微水镇一带早已断流。绵蔓水折北在河北平山境内与来自雁北的滹沱河汇合,东流至河北献县和釜阳河合为子牙河,再东北流向天津汇入大清河入海河,最后东流大沽口入渤海。如今的滹沱河还在顽强地流淌着,虽然水量早已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还是在艰难地流向渤海。

这样,当沿着滹沱河下游溯流而上的时候,往往会沿着佛教圣地五台山而来到北岳恒山里的桥儿沟,这不是泰戏山是什么山?滹沱河源在此!当然泰戏山也就在此了。而不会来到今天的娘子关,即使来到,以娘子关绵山的名气来看,也不会认为绵山是泰戏山,何况五龙泉大海眼流出来的河水也太短了,何况还有从寿阳流来的桃河与从盂县流来的温河,正好又在此虖沱水上游不远处汇合,三河交汇,源远流长,即使是水上人家的毕发泉形成了著名的悬泉瀑布,自古以来都吸引走了文人墨客的无数注意力去讴歌,恐怕也会忽略这条短促的河流叫虖沱水、会来自泰戏山。

于是,天经地义地把滹沱河及其源头都转向了雁北恒山,随着岁月的流逝,《山海经》时代所说的滹沱河发源于泰戏山脚下晋阳城南大海眼的历史,就发生了乾坤大挪移的裂变,以至于今天的人们站在娘子关的城楼上,不知道这是晋阳城!晋阳城背后的绵山,也不知道就是曾经的泰戏山,更不知道城下之河就是曾经的滹沱河。也不清楚这五龙泉源的涌流,就是晋国年年月月天天要祭祀的虖沱水啊!

况且这百里晋国“有事于河”的时候,几乎经常要祭祀虖沱水,怎么会跑到千里之外的雁北去呢?逻辑上说不通。就在晋阳城南的五龙泉里面祭祀,何其方便啊?!地缘上亦可行。

如今的五龙泉公园,依然静卧在娘子关晋阳城南,大海眼依然出水,平地趵突,甘甜的泉水依然经雕琢精美的五条石龙口中喷涌而出,气势磅礴,经年不息。五龙泉的西面依然是火车站,绿皮车依然是娘子关连接外部世界的最佳通道。太原有赵简子复制的晋阳城,太原站旁边有五龙口,看来这五龙出水一定是晋阳城的标配。

娘子关五龙泉公园并不大,只有10余亩。园内现有观海亭、葫芦池、游泳池、戏水池、画廊和观景台。画廊中的壁画五彩缤纷,可惜看不出一丝一毫与晋阳城虖沱水有关的画面。这里曾经是晋国祭祀河川的地方,这里是虖沱水的源头,这里也是尧舜禹治国理政之所,我们不应该被滚滚红尘裹挟,而要精心护理好这里曾经的文明印记。

传说五龙泉的大海眼可以通海,这不用传说,这是事实,《山海经》早就说明了。这里经历了太多是朝代更替与沧海桑田,以至被历史的尘埃将真相一一掩埋。日军占领娘子关后,将五龙泉辟为游泳池。新中国成立后,又修筑了亭台楼阁与园墙,墙壁上绘有一些娘子关的景观图,这里成了碧波荡漾、喷泉自浪的幽静场所,比起娘子关悬泉瀑布的名声在外,游客自然不来这里。可惜了的虖沱水啊!

清代末期的平定知州密昌樨肯定来过这里,看着绵山,看着五龙泉水,他也是感慨万千地赋诗一首:“清绝绵泉水,临流当自斟。欲澄民俗洁,先濯使君心。”虖沱水好,晋阳城绝,能读懂铭记,还真不容易。

为什么《山海经》时代要把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样详详细细地命名呢?重要呗!这晋阳城可是《山海经》里明文记载的“华夏第一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比她更让你瞠目结舌的凝重古老与华彩乐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