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7周年胡建龙习总书记点明了

“心无旁骛干事业,全家成为新滨海人。”落户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近三年,谈到个人以及企业发展,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龙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句话。

年1月,习总书记来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视察,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向总书记汇报中唯一的农业科技企业。总书记当时说,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胡建龙觉得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三年前,怀揣着对传统农业的情怀,胡建龙将企业从北京迁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他的企业致力于将人工智能融入传统农业,从而使农业高产高效,让农民的生活更有奔头。

跟随胡建龙来到滨海新区北塘街宁车沽绿郡农业种植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农作物下面都装载着精准灌溉设备,通过地面上铺设的一条条管道与智慧农业云平台连接。智慧大棚里主要展示的是人工智能的精准农业,西红柿等农作物所需的温、光、水、气、肥都通过旁边的传感器来检测,反向指导设备浇水施肥,形成生态闭环。

胡建龙透露,当初和他一起搬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除了企业和员工,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用他的话说,他必须把企业做好,没有退路。

“刚入驻这里的时候,我最担心的一方面是企业未来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是女儿到了上学年龄,迫切需要就近入学。”胡建龙介绍,这些担心很快就陆续得到了解决。年6月,滨海新区出台了《关于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实施细则》,切实解决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企业外地人才落户和子女入学等一系列保障问题。

得益于这个政策,去年胡建龙一家三口通过“海河英才”计划落户到了滨海新区,女儿也顺利入学,一家人成为“新滨海人”。目前,胡建龙的企业产值比最初翻了几番,企业员工也从最初的不足十人发展到四十多人。

胡建龙的经历只是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年11月,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这片规划面积为10.3平方公里的区域,充分利用北京中关村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不断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任,成为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模式的“试验田”。

截至目前,园区已建成65万平方米办公空间,与北京中关村合作9万平方米空间,共同打造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培育“3+1”产业体系。目前,整个园区累计注册企业已突破家大关。

园区这几年一直在努力利用北京乃至全球的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构建一个具有滨海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胡建龙对此深有体会。“企业落户滨海新区,可以享有和在北京几乎无差异的服务,我们才能更加专注于自主创新。”

得益于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目前已经从提供空间载体、基础服务发展到提供“空间+服务+生态”的全新阶段,每天都有来自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项目负责人前来咨询企业落地事宜。通过国际合作、国内交流、营造氛围和聚集产业,这个集政策、人才、资本、院校、企业、文化等创新要素为一体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体系正在滨海新区逐步成型。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丰家卫

编辑:李拓

流程编辑吴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3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