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大江大河流域用水之策澎湃在线
今年3月22日是第29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第34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我国纪念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当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在从以地下水资源调查为主转向地表水地下水一体化的水资源调查,围绕重点流域开展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机制及量化研究。在“世界水日”到来之际,我们邀请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海河—淮河流域、松辽流域、珠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的首席专家,畅谈各流域如何实现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长江流域:保障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长江全长约千米,流域横跨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经济区,总面积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流域,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的30.3%。尽管拥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诸多原因,长江流域内仍有局部地区存在缺水状况。
工程型缺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上中游地区,这里地势起伏变化大,地形破碎,交通不便,大型供水工程建设难度大,加上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方式还很粗放,节水管理与节水技术还比较落后,用水浪费现象仍较严重。水质型缺水则主要集中在长江干支流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此外,由于降水、蒸发量与地表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不均,长江流域局部地区存在着资源型缺水。
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长江流域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是强化节水措施,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转变用水模式,提高用水效率;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减少污染物排放,有效保护好水资源,从而缓解部分地区和枯水时段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是合理配置水资源,保障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长江上游应通过对现有设施挖潜配套,合理开发建设一批控制性调蓄工程和水源工程,重点解决四川盆地腹地、滇中高原和黔中高原等区域的工程性缺水和资源性缺水问题;长江中游应通过加强节约用水和防污治污,强化对现有工程设施的挖潜配套和节水改造,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蓄,提高对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改善枯水期和枯水年供水状况以及河湖生态环境用水状况;长江下游应在强化节水减污措施的基础上,提高沿江工程的引排能力,逐步扩大引江规模以保障供水水质安全。
三是加强地下水监测与研究,实现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开展地下水水量、水位、水温及水质长期监测与研究,建立长江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监测体系,掌握流域各地地下水形成、分布和运移规律,搞清地下水、地表水和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各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利用程度等,为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和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分析水资源演变规律,加强需求管理。加强对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资源数量及质量变化的调查、监测、评价及研究,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8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