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钢集团董事长丁立国弘扬企业家精神助力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天津“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天津市新天钢钢铁集团广大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德龙集团、新天钢集团董事长丁立国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对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与感悟提出“理想不改、创新不止、事业向善、惟有奋斗”,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勠力同心,在年用“响当当”的成绩为新发展格局下的天津高质量发展加把劲!
“十四五”期间,天津市将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构建“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钢铁行业为汽车、装备制造等许多下游行业提供原料,钢铁新材料的研发创新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支撑,而钢铁企业自身现代化、智能化的升级需求也是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强大动力。新天钢集团作为天津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自有其历史使命。
理想不改
“理想是推动人不断进步的信仰,人生再难也要坚持理想。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理想使我们的信心更坚定,静定专精、守一不移做好自己的钢铁事业。今天阶段性的进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我们要打造钢铁工业典范的理想不改。”这是丁立国在部署新天钢集团年重点工作前的一段讲话。
年,丁立国在河北邢台创立德龙钢铁,作为传统重工业企业,环保渐渐成了“卡脖子”的问题。是退出钢铁行业改走他路,还是咬牙顶上走出一条自己的钢铁之路?德龙钢铁自年开始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环保投入不设上限”的魄力发展“绿色钢铁”,如今已经成了唯一一家在生产的国家AAAA级景区钢铁企业,可以说,这是对钢铁理想的坚持。
年,国内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过低的弊端日益突显,行业内的大整合正在酝酿。德龙此前一直走“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强”的路线,此时想要扩大产能,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政策不允许。如何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块立足之地继续追寻钢铁理想,成了现实对丁立国的又一次考验。
此时,正好有一个机会摆在面前,那就是渤钢混改。德龙组建了多人的尽调团队,历时多天最终抓住了这个机会,并借此一举破局。也许现在有人会问,为什么渤钢混改这个建国后最大的国企司法重整项目会落户当时体量尚且不大、实力还很有限的德龙?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看好渤钢混改,响应者寥寥,而德龙又满怀诚意、有备而来。
其实,丁立国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也劝他,不要“入局”,但他有自己的思考。“个人的理想必须融入时代的特色。”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党和政府的深谋远虑,也是当代企业家的使命所系。参与混改虽然不是德龙谋求长远发展的唯一选择,但一定是正确的选择,参与渤钢混改虽然困难重重,但追寻理想就不能畏惧挑战。丁立国说:“参与混改,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没想过放弃。”
无论是对于德龙,还是对于新天钢,混改带来的机遇都弥足珍贵,也都因为混改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打造钢铁工业典范的理想更近了一步。下一步,深耕京津冀、辐射大华北、拓展“一带一路”,依然是对钢铁理想的坚持。
创新不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都是瞬息万变的,要应对变化的挑战,保持发展的势头,就离不开创新。在丁立国为新天钢集团厘定的年重点工作里,围绕创新有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打造最具能力和活力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但人才首先要有用武之地,要有施展的平台。把技术人才放在管理岗位上未必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不能把管理人才放在技术岗位上也是同理。新天钢现在有3万多名在岗职工,分布在天津、河北等地的多个实体,如果能够做到资源适配,人才适岗,一定能释放出更大的活力。另一方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天津制定“海河英才”计划吸引人才,新天钢也将乘着这股东风招才纳贤,厚植创新根基。
二是学习行业最优秀的企业,瞄准一流水平提升竞争力。创新离不开学习,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学习可以开拓思路,发现生产中、管理上还存在哪些漏洞,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再积极想办法去解决。新天钢努力跟紧行业前沿新技术,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