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根治海河
“一定要根治海河”
年8月上旬,老天似乎发了疯,将如注暴雨倾倒在冀中大平原上。几天几夜的特大暴雨,使海河水系的各河流的堤防相继漫溢溃决,平地行洪,水深数尺,几百里内一片汪洋……
这是建国以来河北省最大的一次水患,全省个县市的余万亩良田泡了汤。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都浸泡在洪水中……
灾情的图文资料迅速传向中南海。
灾区人民全部投入了抗灾自救的斗争。地方驻军也倾力支援,甚至派出飞机向被困在一块块高地和土坡上的灾民空投食物和药品。
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出巡灾区。
洪水刚刚退去的地方,毛泽东的专列就开到了。神情疲惫的省委书记刘子厚赶来向毛泽东汇报情况。这一个多月以来,他东奔西走于灾区,很少能睡一个囫囵觉,因此,尽管他努力振作起精神,但一开口,就出现了失误:
“主席,再过几天,就是双十节了,您……”
“子厚同志,你太累了。”毛泽东异常和蔼地打断了他,纠正道,“双十节是国民党的。我们的节日是国庆节,再过几天就是‘十·一’国庆节了,你想说这个,是吧?”
一股暖流涌上刘子厚心头,他本想说国庆节前有那么多大事要做,可主席还来巡视灾区,他多么感谢主席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可由于口误说错了话,反倒先让毛泽东安慰了一番。
“主席……”刘子厚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这个几十天来一直生活在风口浪尖上的省委书记,现在好像突然回到了母亲身边,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依靠。
毛泽东详细询问了灾情程度,灾区粮食安排得如何?烧的怎么办?老百姓安定下来没有?是否悲观失望?外流的有多少……
听到看到水患造成的严重后果,毛泽东自然心情沉重.但是他熟稔辩证法,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提高大家的勇气。因此,他鼓励刘子厚:
“你们要做好宣传工作,讲清全国形势,把群众情绪稳定住。对抗洪救灾中的英雄模范人物,有一个表扬一个,有多少表扬多少。要给牺牲的英雄立碑。今年受灾了,明年夏收不是会好的嘛,前途是光明的嘛!”
“主席,我们一定按您的指示去做!”刘子厚从毛泽东这里获得了足够的精神力量。
“对嘛,这就对了。”毛泽东又提醒他,“别忘了,在灾害面前,也得唱梆子戏”。
刘子厚笑了:主席的记忆力真好,还记得两年前的那次汇报。
那时正是国民经济困难时期,在邯郸蹲点的刘子厚突然接到通知,中央办公厅打来电话,要他第二天早上赶到北京开会。
刘子厚连夜坐火车来到北京,一大早就风尘仆仆到了贵宾招待所。毛泽东见他这么快就赶来了,很高兴,忙问:
“吃饭了吗?”
“没有。肚子咕咕直叫。”
“那好,先开饭。”毛泽东命人传话为刘子厚备早饭。
那天早上刘子厚吃了一大碗面片。然后便参加了会议。这是毛泽东召集的一次小型座谈会,一些中央和地方的同志汇报些农村近况。”。
那天的汇报,普遍都是谈困难,几乎都是黑暗面,总之是没有肉吃,粮食也不够,有的人到海边挖海蚌吃,海蚌都快挖不到了……
最后,毛泽东点到了刘子厚:
“听听河北人说些什么吧。”
“河北眼看就要收麦子了,青黄不接的日子看来是可以度过去了。”刘子厚说。
毛泽东笑了:“河北是唱梆子呢!”
地方戏河北梆子以高腔著称于世,唱梆子就是唱“高调”之意啰!刘子厚转念一想,主席的话也未必就是批评。
果然,面对今天的大水灾,毛泽东又一次嘱咐他唱梆子。
其实这是毛泽东一贯的工作方法。胜利时,顺境中,他经常提醒全党戒骄戒躁,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而在困难面前,在逆境中,他则鼓励人们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提高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
水灾后的八个月中,毛泽东就四次巡视了河北省。
衡水,是水患最重的地区。有一天,毛泽东指着衡水地委书记赵树光说:
“你那个地方的水灾情况,我从照片上看到了,只露着几
间房顶,可惨呢……”他有些动感情,但很快又转了个话题,
问赵树光:
“衡水是历来遭灾的地方,你知道为什么叫衡水这名字嘛?”
地委书记回答不出。
“衡水就是洪水横流患难于中国之意,这是禹王之事,史书上有载。”毛泽东解释道。
对毛泽东知识的博大精深,即便是大学者们,也常常为之叹为观止。
然后,毛泽东开始掐着指头计算起解放以来河北的年景:15年间,3年大灾,5年中灾,3年丰收,4年中收……算着算着,他的心绪又沉重起来,于是,就俯下身去看桌上铺着的河北省水利工程长远规划图。看了一会,他转过身来对刘子厚和闫达开说:
“你们都是河北人,你们就是要把河北的灾救出来,要把水切实地治起来。”
两人答应着。
毛泽东又向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第二书记刘子厚和
书记闫达开三人的年龄,然后说:
“你们有时间。你们10年能把水治好吧?我70岁了,不一定看得见了。你们这一辈子就把水治好吧!”
这语重心长的嘱托感动得几位领导人鼻子一阵阵发酸。
林铁请示:“主席,河北正在筹备一个全省抗洪救灾展览,我们想请您为展览会题个词。”
“好。”毛泽东当即答应,“我现在不做湖南人了,要做河北人,生在湖南,死在河北。林铁,你也别做四川人啦”。
过了几天,也就是11月17日,林铁收到了毛泽东的信和题词:
“林铁同志:
遵嘱写了几个字,不知是否可用?浪淘沙一词,待后再
写。此祝
康吉
毛泽东
十一月十七日”
毛泽东的题词是七个遒劲的毛笔字:
“一定要根治海河”!
这掷地有声的誓言,鼓舞着河北人民根治水患的决心。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安排下,河北省很快制定出根治海河的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治河指挥部,遂在全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治河热潮,即便在后来“文革”动乱中,也从未停止这一改天换地的壮举。
毛泽东信中所提到的《浪淘沙》一词,是他自己年夏天在北戴河写出的那首名篇: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林铁每读这首词,都被其中恢宏的气势和深刻的历史时空感而震慑,所以,他曾向毛泽东索要这首词的墨迹。他觉得,这是毛泽东留在河北、留在这块慷慨悲歌的燕赵大地上的一曲千古绝唱。
毛泽东站在幽燕大地上发出的“换了人间”的咏叹终手成真。海河流域的根治,不仅使这个多灾多难的北方粮食调入大省实现了粮食自足,而且丰年间还能调出一部分支援外省,并促进了全省轻、重工业的协调稳步发展。
原先担心“不一定看得见了”的毛泽东还是看到了换了人间的河北。
难怪在年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当邓小平听到河北巨变的汇报后,欣慰而又风趣地说:
“你们成了上中农啦。”
参考《毛泽东和省委书记们》一书。
年1月6日
下图:年毛主席在专列上审阅河北省水利工程规划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