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
世界文明史的研究表明?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印度河、黄河等大河流域都诞生了人类的早期文明.但是?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剧变只有中国黄河流域文明未曾间断地发展到了现在。所以对于中国早期文明进行全面的研究无论在中国学术界还是在国际学术界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近二、三十年来?中国北方地区考古工作得到了全面开展获得了数量较多的考古资料?考古学文化谱系大体上得以建立。这为从考古学的角度?并结合相关传世文献、甲骨金文及关于环境变迁、古代矿产资源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全面的研究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进程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关系成为可能。
研究的时空范围
本文所研究的时间范围是夏商西周时期?此时期占据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大部分时段。由于资料的限制?西周时期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西周早、中期。本文采用的分期体系是以中原夏、商、西周文化的分期为标尺。
本文研究的主要空间范围是太行山两翼地区。具体来说除了包括现在行政区划的山西、河北两省外?还包括内蒙古中南部、陕西北部、北京以及天津地区。西侧大致以子午岭为界东至渤海之滨。这个区域位于夏商西周文化的北面与夏商西周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本文的具体讨论中还将涉及到辽西脚关中、甘肃东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地区。
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
内蒙古地区:
此区北以国界与蒙古和俄罗斯接壤东以大兴安岭、努鲁儿虎山为界?南以彰武、阜新、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为界西以狼山西端至贺兰山西麓一线为界。其中?东界又是干草原一栗钙土与平地草甸草原一黑钙土的分界南界又是平地中温带与暖温带的分界?西界又是水平地带草原与荒漠的分界。
这个区域面积大约71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主要是高原温带草原自然景观。辽阔的高原占据大部分区域?整个区域地势起伏小、地貌单一。
根据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的差异还可以将内蒙古地区分成内蒙古高原、阴山山地与丘陵、西辽河平原与燕山北侧黄土丘陵台地、鄂尔多斯高原与河套平原等四个地理副区。
东区诸考古学文化类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在冀西北、京津唐地区发现的夏至早商时期的一些遗存中包含有特征明显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因素?所以学界一般都将冀西北、京津唐地区夏至早商时期的遗存视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一部分。
同时?学界也注意到了冀西北、京津唐地区与燕山以北的辽西区存在的典型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有明显区别?所以先后出现了夏家店下层文化“雪山型”、“燕南型”、“海河型”、“大沱头型和壶流河型”等命名。
来?韩嘉谷先生又利用已有的资料?从陶器群的视角将大佗头文化划分成大佗头、庄案、东庄店等三个地域类型。卜工先生通过对燕山南北陶扁的谱系研究后也指出燕山南、北地区各自都有一个独立的陶扁系统区别十分明显。
对于冀中、南发现的夏代遗存?有的学者认为是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域类型。邹衡先生在其著名论文《试论夏文化》Il’I中认为?冀中、南的夏代遗存是先商文化?并进一步将先商文化划分成漳河、辉卫、南关外三个类型。
后来李伯谦先生从考古学文化命名的角度将先商文化命名为下七垣文化?并再次论证了漳河型文化是下七垣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lsl。随着资料的增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了邹先生的意见。
东区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关系
夏代早期早段此时?以伊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诸龙山晚期遗存经过长时间的激烈争夺、兼并与融合?整个地区内的考古学文化面貌呈现出相当大的一致性?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层级聚落结构的二里头文化倒。
中原地区率先进入了国家中原文明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是?此时在东区的文化格局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依然处于龙山时代的晚期阶段。其中在冀中和冀南地区可能依然分布的是“涧沟型”龙山遗存。京津唐地区可能依然是雪山二期文化的分布区。
筛子绞罗类型遗存即l可能仍在冀西北桑干河中下游和洋河地区延续。与中原地区相比?东区的文明进程明显滞后。
东区夏商西周时期文明演进进程、模式:
下层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在这两个北方青铜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夏家店下层文化不断的对其进行文化甚至人群渗透从而成为这两个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一些重要文化因素最后甚至成为这两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东区夏至早商时期的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进程是从北向南层层推进。进入早商三期以后这种演进进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进入早商三期后?随着河套地区朱开沟文化的衰落?肥袋足扁和花边作风开始向东传布到燕山以南地区?这类文化因素的传入极大的影响了这个地区的文明进程。
这种演进进程的改变可能表明进入早商三期以后由于不断的受到西来文化、人群的冲击东区土著居民的主体可能一波一波的向东迁徙所以在冀东地区(比如后迁义遗址)到了晚商时期墓葬随葬陶扁形制和随葬品组合依然与大沱头文化相似。东区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进程在陶扁上表现十分明显。
西区北方青铜文化的演进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
朱开沟文化是以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朱开沟遗址l’]而得名。但是?多年来学界对这个文化的实际内涵和性质都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总体上看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朱开沟遗存是一个可以划分为五个连续发展阶段的、独立的青铜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另一种意见认为朱开沟遗存内涵复杂年代跨度大可能属于不同性质的考古学文化。
近年王乐文对相关遗存进行了重新研究认为朱开沟遗存实际包含甲、乙两种性质不同、年代有别的考古学文化阴。后来?赵菊梅对朱开沟遗存再次分析后?得出了与王乐文大体相似的结论。
西周中期此时?“保德类型铜器”可能依然占据南流黄河以东的山西西北地区。李家崖文化和西岔文化可能在“保德类型铜器”的强烈冲击下?分别在陕北和清水河一带消亡。可能也是在“保德类型铜器”的压力下?晋文化的发展依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分布范围没有明显扩大。
其中甲类遗存以要手扁、敛口斜腹颇、单耳罐、双耳罐、单把扁、盔和折肩罐等为代表。墓葬和居址出土陶器略有区别?带耳器多见于墓葬戛、颇大型炊器多见于居址。乙类遗存以蛇纹肥袋足两、带纽罐、敞口盆形颇、敞口盆和矮领罐等为典型器。
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朱开沟甲类遗存主要是在本地永兴店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受到顺黄河而下的齐家文化、北上的客省庄文化、晋中、晋南龙山文化以及王湾三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关于朱开沟甲类遗存单把扁的起源学界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是起源于客省庄文化?一种认为是起源于本地。
王乐文认为是起源于本地并给出了两点原因:一是朱开沟甲类遗存的单把扁在制作与形态上同客省庄文化单把扁有较大差异;二是二者的产生机制不同朱开沟甲类遗存的单把扁自有一套产生和发展的序列。这两点原因都是令人信服的。
夏商西周文化对其北方地区经略的地域差异
二里头文化在其形成后不久就迅速占据了原先三里桥文化分布的豫西地区?同时向北对晋南的东下冯文化进行了十分强烈的文化渗透。
从关中东部老牛坡类型文化中的花边罐、瓤形杯、尖锥足扁、陶环等二里头文化因素来看二里头文化对关中东部地区也有比较强烈的文化渗透。到了夏代晚期二里头文化进一步将其文化分布区扩张到了渭河下游的关中东部地区并在融合其它一些文化因素后形成了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域类型即南沙村类型‘。
研究表明?二里头文化甚至与其更西边的齐家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二里头文化仍然对东下冯文化进行着强烈的文化渗透。在东北方向?二里头文化在最初阶段略有扩张闭?后来在沁河沿岸一带与豫东北的辉卫文化长时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己有的研究表明?直到二里头文化结束二里头文化在东北方向的文化扩张一直未能突破沁河沿岸一带。
由此来看?整个夏代二里头文化对其北方的文化扩张和渗透主要集中在西区和关中东部地区。在这两个地区?二里头文化和与其相邻的其它考古学文化发生了激烈的文化争夺。而在东北方向?二里头文化始终没有进行强有力的文化扩张和渗透与相邻诸考古学文化的关系相对较为缓和。
夏商西周文化对其北方地区经略的时间差异与联系
在东区?商人和周人在向北进行文化扩张时选择的突破口是不一样的。商人将冀中地区纳入自己文化分布区后?选择了西北方向的壶流河流域作为进一步文化扩张的突破口?而不是选择的东北方向的北京琉璃河一带。
周人占据冀中后是选择的东北方向的北京琉璃河一带作为进一步文化扩张的突破口而没有选择西北方向的壶流河流域.沫水富位和塔照遗址在早商二期时出现了数量较多的商文化因素这表明早商文化也曾试图向东北方向进行文化扩张。
但是?此时位于北拒马河一带的大佗头文化塔照类型势力较为强大?塔照遗址依然处于繁荣的状态。由此可见商人向东北方向的扩张意图没有得到实现。商文化一直与白燕文化关系密切。前文的研究表明二者可能是一种联盟的关系随着商文化的强大尤其是取代夏王朝后?商文化势力迅速膨胀白燕文化可能在政治上承认商王朝的统治接受商王朝分封的名号。
总结:
研究表明?夏人的对北方的经略重心是在晋南和关中东部地区?而商人的经略重心是在关中和燕山以南地区。由此可见夏人与商人都重视对关中地区的经略。
为了获取晋南的铜矿、食盐、土地、人口等资源是夏人注重对西区经略的重要原因夷夏联盟是夏人不重视对东区经略的重要原因。获取鲁北的食盐、占据冀中南老家是商人重视对东区经略的重要原因商狄联盟是商人不重视西区经略的重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