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枢纽洪泽湖历史文化系列解读

白癜风中医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347857.html

思隋朝炀帝开凿通济渠

淮安市洪泽区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蒋厚健

隋炀帝杨广(公元年—年)原本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皇帝,他以“大业”为年号,便可略见端倪。《隋书·炀帝纪》记载,他崇尚秦汉之规模,处处以秦皇汉武的功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炀帝即位后,干了三件很有影响的大事:迁都洛阳、开凿大运河、颁布《大业律》。   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呢?当然不是人们传说的为了上扬州去看琼花。从经济上讲,当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北方,北方生产的粮食和物资已不能满足北方大量人口和朝廷所需,为了加强南北运输,迫切需要开凿一条大运河。因为水路运输运载量大而成本又低。从政治上讲,隋朝虽然已经灭了南陈平定了天下,但人心尚不稳定。例如,开皇十年(公元年),南方南陈故地全境叛乱,山东等地也不太平。巩固国家的统一是杨广必须面临的一个很现实很严峻的任务,而开凿大运河有利于大规模地、快速地调集军队和军需物资。   开凿大运河的想法,也源于杨广父皇及古代其他君王的启发。炀帝继位前,隋文帝杨坚曾命宇文恺修“通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大体上沿汉代的漕渠故道向东,到潼关后进入黄河,全长多里,这就是后来被命名为“永通渠”的隋运河。   大业元年(公元年),炀帝下令开凿南北运河。当时不叫“运河”而叫“渠”。古人用字比较讲究,自然形成的河流通常叫“江”、“河”、“水”、“渎”,人工开凿的河流一般叫“沟”、“渠”。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开凿运河叫“邗沟”,魏国开凿的灌溉大河叫“鸿沟”或“大沟”。隋朝开凿的各段运河都命名为“渠”。筑渠工程由将作大匠宇文恺主持。这项工程是先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疏通邗沟。宇文恺是当时最杰出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隋书·宇文恺传》记载,宇文家族世代为武将,其诸兄弟皆以骑射为长,惟独宇文恺喜好读书,博览经典,擅写文章,身怀多艺,因此,炀帝以恺有巧思,决渭水达河,以通运漕,诏恺总督其事。宇文恺首先开凿通济渠。从东都洛阳隋帝宫殿“西苑”开始,引谷水、洛水进入黄河,借用黄河到郑州荥阳板渚出黄河,然后开凿一条人工运河通连淮河,再借淮行运,沿淮河至山阳县(今淮安区)末口,与春秋时吴国开凿的邗沟连接,经疏通过后的邗沟通达长江。   从洛阳到淮河口的这一段运河叫“通济渠”。在出黄达淮工程中,设计者们利用战国时期的“鸿沟”(汉之后更名为汴渠、莨荡渠等)所遗留下的故道,以及其他古代运河旧床进行拓宽疏浚和改道,在今天的江苏省盱眙县境内入淮河。这样的工程设计,可谓“巧借天工”,它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缩短了工期,显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炀帝生性好大喜功,讲究排场,为了气派和美观,对河道要求很高,要既宽且深,能运兵船、能走龙船,而时间又紧。这样,要如期高质量地完工,除了要调集更多的民夫,加大劳动强度之外,就必须在工程设计上下功夫,科学设计、巧妙安排。宇文恺汲取先民的智慧,借用天然河流,借助旧渠故道,从大业元年(公元年)3月动工,到8月就全部竣工。通济渠的开凿,算是创造了人类开凿运河史的奇迹!   通济渠还有一套配套工程。据写于当时的《大业杂记》记载,凿成的通济渠,水面阔四十步,通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洛阳)至江都(扬州)两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之远即建一离宫,作为停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共有离宫四十余所。   隋炀帝除了开凿通济渠、疏通邗沟之外,还在大业四年(公元年)开凿了永济渠,大业六年(公元年)疏浚多条江南旧运河为“江南河”。至此,一条折扇形的大运河,一条沟连起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的大运河便历史性地镌刻在中国的版图上。   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得“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同时也快速地推动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重要城市迅速地繁荣起来,像泗州、盱眙、龟山、洪泽、淮阴等运河边上的城镇在唐宋元明时期也都曾繁盛一时。   遗憾的是,炀帝太性急、太任性、罔顾客观条件,不顾臣民死活,致使“役丁死者什四五”,变成了当时众多人痛恨的皇帝,他的浩大工程也随之招来人们的非议,“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但是,历史事实却证明,两千余里的南北大运河泽被后世,为隋后唐宋数百年的繁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晚唐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写得好:“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历史地看待大运河的开凿,炀帝的功劳不可抹杀,虽然“过在大业”,但也“功垂千秋”。

供稿:孙玉清、陈凯、冯佳

编辑:戴锡明

审核:潘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4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