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开启双
8月17日下午,河北区与清华大学正式签署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并举行签约挂牌仪式。河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子英,清华大学团委书记张婷出席并共同为基地揭牌。清华大学校团委、河北区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及清华大学“基治津城”实践支队全体成员参加仪式。
此次签约是河北区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天津市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任务要求,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双方在年引进优秀年轻干部合作基础上深化校地人才合作再度牵手,努力吸引集聚更多优秀清华学子来区创新创业。今后,清华大学每年将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我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开展实习、实训、考察、调研、培训等社会实践活动,实践主题覆盖党建工作、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调研、公共服务、公益志愿等多个领域。
揭牌仪式标志着年度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目前,河北区已经为第一批入选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6名同学发放了入选通知书,并为他们安排集中入住人才公寓,在未来的一个月内6名同学将深入河北区卫健委、合作交流办、楼宇办、金融局等部门开展实习工作。
“基治津城”学生社会实践支队在行动!
在揭牌仪式之前,有一支清华大学“基治津城”学生社会实践支队就已经围绕“疫情防控与基层治理”深入河北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研活动。实践支队着重调研了疫情背景下的基层治理状况,以及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支队成员走访了河北区民政局、卫健委和网格中心,与光复道街、望海楼街道的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了座谈,深入多个社区进行调研与实地体验。调研支队的同学们通力合作,完成了调研成果报告,并在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上做了总结汇报。
学员感悟
“基治津城”实践支队支队长陈杭
在社区访问居民以及亲身体验社区工作时,我听到百姓对河北区社区工作者评价最多的就是接地气。感受到了居民与社区工作者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听居民聊的最多的就是社区工作者真是挺辛苦的。在疫情期间不管是刮风下雨,酷暑严冬,还是白天黑夜,社区工作者都在卡口或是在网格执勤。我认为基层党组织所做的工作极大的增进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好感,基层党组织,社区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生动写照。我个人向社区工作者表示自己的敬意。
“基治津城”实践支队队员吴睿
七天的实践活动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河北区卫健系统工作人员防疫工作的尽心尽力。一方面是“尽心”,河北区卫健委接待我们的张志刚副主任对于有关疫情防控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十分了解与熟悉,他所负责的不仅仅是防疫抗疫的统筹指导工作,还有工作落实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可以说是“事无巨细,谙熟于心”。另一方面是“尽力”。河北区卫健系统的工作人员们一接到上级的指令,便立即响应、毫无推脱。从疫情爆发初期,他们几乎没有一天休息过,只要一有指令,一有号召,他们便马上投身防疫抗疫的第一线。
“基治津城”实践支队队员胡修远
通过调研疫情期间天津市基层治理和网格化管理的现状与经验,我对疫情中的基层应对状态和疫情后的基层治理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在与基层工作者们的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疫情面前同志们紧张却斗志昂扬的工作状态。尽管在特殊时期,面临着人力、物力、财力的多方面短缺,整个基层体系从上而下都在尽力地奉献自己的能量,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通过这次令我难忘的实践调研,我对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充满信心。基层工作者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也有热情洋溢的年轻人,他们的团队正在全方位地保障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疫情对基层治理体系而言,既是考验也是机遇。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家经受住了考验,并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与人民群众进一步拉近了距离,积累了更多的治理经验。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基层的好机会,是学生施展才华、开拓见识的好途径,是认知社会责任、探索自身更多可能的有益平台,是清华学子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的必修一课,天津市河北区必将搭建好好校地合作的桥梁,为清华学子的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