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产业创新活力地图第一财经杂志
在构成一座城市创新力的众多要素中,产业创新相比于高校和科研机构更接近应用层,也能更大规模地带动与创新相关的人才和资本的集聚。因此当我们需要跟踪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发展时,摸清城市里的产业创新实力和空间布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每年由科技部主导认定的具备高新技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重视研发投入和活动的企业。由于认定要求严格且每次认定只有3年有效期,这类企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城市产业创新的活力。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与启信宝合作,为科技部每年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匹配完整的企业信息和地理空间位置,应用数据技术挖掘企业、行业和产业信息,以此对中国主要创新城市的产业创新活力展开分析。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总量来看,4座一线城市保持着明显的领先优势。北京在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接近2.5万家,最少的上海也有多家,它们构成了产业创新的第一梯队。
不过相比于其他增长势头更猛的新一线城市,4座一线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增幅都在30%左右。其中广州增长速度最快,在年新晋成为拥有超过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城市。
东莞、苏州和天津3座城市都拥有超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一线城市中处于第一梯队。与城市商业魅力指数不相匹配的是,紧随其后的是二线城市佛山,年这里增加了家高新技术企业,如果按3年有效期计算,整体的增幅达到了58.46%。
佛山之后,还有8座新一线城市和4座二线城市能进入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前20的名单。在它们之中,南京的增长速度最快,超过了80%。
城市群对产业创新的意义在于,几座具有较高创新实力的城市能够连结成片,在技术和产品产出上形成互补的上下游链条,释放更大的创造力。
在不久前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这片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而这个目标的提出也是基于珠三角城市群已经具备的产业创新活力。不计入港澳两地的创新实力,深圳和广州已经在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构成了双城鼎立的格局,周边的东莞、佛山、中山和珠海也都拥有家以上的有效高新技术企业。
一个创新活力良性发展的城市群中,头部城市的创新实力应当相对均匀。计算各个城市群内首位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可以大致判断出城市群内创新要素的分配情况。京津冀城市群内,85%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北京和天津两座城市,而其中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到了京津冀总量的71%,这对天津和其他河北城市的发展并不能算是一个好消息。
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对城市之间创新力的连结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与启信宝针对《年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录》中涉及的行业分类,结合启信宝自主研发的企业知识图谱相关数据挖掘算法和图谱技术,对高新企业的行业属性重新做了梳理,进而摸清了每个城市里具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作为城市群内各自的核心城市,北上广深均拥有较完整的产业门类,从传统的制造业与商贸服务,到金融、互联网、生物科技、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各新兴行业都有一定的引领作用。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排名靠前的几个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不少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并能与周边的一线城市形成良性互动。
佛山国家高新区就聚集了一批以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它的发展基础是珠三角地区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建筑用铝合金型材生产企业转型做手机用铝型材、家具或建筑公司投入研发生产型机器人,这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诞生的高新技术企业构成了佛山的产业创新活力。
杭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则以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为主。以西湖区为例,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是近年这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最快的行业。
个体的技术人才在择业时更倾向寻找有更多工作选择的地方已经成为人才全国性流动中的一个重要趋势。这意味着,与创新活力紧密相关的人才通常会偏向去某个行业更成规模的城市寻找机会。
过去一年的“抢人大战”中,不下10个新一线或二线城市陆续降低落户门槛或推出人才奖励政策,以期为城市引入更多高层次人才。但如果城市内缺乏排位靠前的创新产业,这样的政策最终能够拉动的技术人才迁徙效果并不会很显着。因此要与人才政策配套,更重要的是建立几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再配合将有限的政策优惠、资金等资源集中到最具潜力和比较优势的行业上,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天津
在天津,数量最多的高新技术企业类型为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它们占到了天津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60%以上。细分到二级行业,金属材料、软件、微电子技术、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技术、电力系统与设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都超过了家。
作为北方发展最早的工业城市,天津的主城区集中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西青区和南开区华苑产业园到南开大学一带在电子信息类企业数量上有绝对优势,是天津高新技术企业最聚集、行业复合度最高的创新核心。
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在推动中国城市形成新的、以生产为主导的创新型区域时可以产生很大的作用。设立25年以来,与天津主城区相距近50公里的滨海新区形成了较为独立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聚集了一批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滨海新区与主城区之间,也出现了空港经济区、东丽开发区、海河创意中心等组团式发展的创新园区。
东莞
东莞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目前已经在新一线城市中位列第一,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和电子信息三大领域。在这座不设区县的城市中,32个街镇几乎都有自己的制造业基础,这也使得东莞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呈现出了多点布局的特征。
在以深圳为核心的深莞惠城市圈内,东莞曾经是承接深圳产业升级后迁移的来料加工、电子等劳动密集型工厂的目的地。而在深圳土地日益紧张和企业运行成本高涨的情况下,一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也开始从深圳向东莞输出人才和资本,促进了东莞的生产效率提高和产业升级。
华为就在东莞松山湖建设了主要负责终端业务的新基地——它距离深圳坂田的华为总部仅一小时车程。去年7月,名员工从深圳搬迁到东莞松山湖溪流坡村上班。根据启信宝查询到的数据,当前华为在东莞设立了包括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机器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与业务之间相关的公司,另有一家东莞绿苑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周边的居住配套开发。
一年多前,东莞在西南部与深圳宝安区接壤的滨海片区设立了滨海湾新区,探索承接香港码头的业务转移,并重点发展现代海洋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苏州
苏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经达到南京的1.7倍。其中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行业。
在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一西一东,已经构成了市区最重要的两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域。此外,苏州下辖的昆山市也是产业创新重镇。年,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71%和59%,苏州全市的这一数值为47%。
引入科研“大院大所”是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在这一阶段用以进一步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牛津大学已经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研究院,应用型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园区产业发展。南京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苏州研究院也入驻高新区,为其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生物医药、纳米技术、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或特色产业板块在苏州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当地“产学研”持续不断的融合。
文/欧杨洲项维肖视觉/蒋亦哲王方宏
点击关键词看我们做过什么
城市榜单
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运动城市创新城市城市消费力
商业分析
本土便利店外资便利店城市便利度全家
对手品牌1.0对手品牌2.0·HM对手品牌3.0·国民小吃
经济型酒店中档酒店喜达屋在苏州金鸡湖
中华第一商圈商圈栅格
Airbnb冰淇淋店餐厅排队诚品书店低线城市电竞
星巴克选址网红餐厅电影票房盒马选址儿童业态
电影宣传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海淘中超咖啡馆
快递母婴消费奶茶店沙拉社区商业生鲜电商
手机物流地产下厨房鲜花新能源汽车
演唱会直播宜家Kindle新西兰租车
城市空间
医院大学城单身社会电影院公园
国家级新区健身房老建筑修复联合办公摩天轮
高楼文创泳池瑜伽馆DIY
个别城市
上海·城市扩张深圳·城中村京津冀城市群
重庆·新中心上海·路网乌镇·戏剧
香港·商业苏州·新旧文化摇滚城市
苏州·扩张路径义乌知乎
城市交通
地铁路线地铁系统地铁线地铁拥挤
飞机晚点高铁站公交运转
共享汽车交通枢纽城市买车决策一站地
拥堵有轨电车BRT
城市人
白领午餐电影节海归商住睡眠相亲找工作
装修自由行运动民宿涂鸦双城生活
Allabout城市
撤县设区城市餐饮结构城市群中心
抖音网红城市二手房方言圈房价合作办学
开发区垃圾处理人口日出日系特色小镇
排水系统县级城市消费夜场电影夜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543.html